最近总有人爱翻老剧挑刺,说《还珠格格》是宫斗剧,连香妃蒙丹的爱情都被骂成 "恋爱脑"。有人说:"香妃要是跟了皇上,能当宠妃享尽荣华,干嘛非要跟蒙丹私奔?" 还有人嫌蒙丹脾气暴,为了爱情闹得鸡飞狗跳。但您细品:香妃蒙丹的故事,恰恰是全剧最刚的反封建宣言。
蒙丹为了香妃,带着死士硬闯大清,跟五阿哥尔康动刀子;香妃为了蒙丹,敢用刀刺皇上,放弃公主身份。这哪是恋爱脑?分明是拿命在赌自由。可总有人说:"香妃留在宫里多好,皇上那么宠她。" 拉倒吧,皇上的宠爱最靠不住 ——
他喜欢香妃,一是图她身上的异香新鲜,二是看上她的 "不屈服"。要是香妃真顺从了,跟令妃夏雨荷有啥区别?皇上爱过夏雨荷,转头就忘了;令妃刚怀孕,他就迷上了香妃;后来又看上了跟夏雨荷长得像的夏盈盈。这种 "分段式爱情",说白了就是皇权对女性的物化:我爱的不是你这个人,而是你能给我带来的新鲜感。
展开剩余72%香妃是阿里和卓的女儿,顶着 "含香公主" 的名头,却活得像个商品。部落指望用她的美貌和体香跟大清换资源,所有人都告诉她:"公主就该为部落牺牲。" 这哪是公主?分明是随时能献祭的羔羊。
蒙丹为啥珍贵?他是唯一把香妃当 "人" 看的人。两人一起长大,蒙丹知道她不是只会散发香味的工具,而是有血有肉的含香。您看剧里说蒙丹 "情绪不稳定",可站在他的角度想想:心上人被当成礼物送给敌国皇帝,几次私奔都被她的体香暴露,带来的死士全搭进去了,连母国为了自保都抛弃了香妃 —— 换谁谁不疯?
最扎心的是香妃刺伤皇上那场戏。她知道这么做等于跟母国决裂,可她宁愿死也不愿背叛蒙丹。这时候蒙丹在哪儿?他在大清举目无亲,只能靠还珠主角团帮忙。但主角团是啥人?是皇上最宠的儿女和女婿。蒙丹能信他们吗?万一哪天皇上一施压,他们反水了,自己和香妃就得万劫不复。
所以后来主角团逃到大理,萧剑再也找不到香妃蒙丹的踪迹 —— 人家早悄悄跑路了。蒙丹不是不懂感恩,而是太懂人性:在皇权面前,爱情亲情都可能变味。就像皇上对永琪,平时父爱满满,一旦涉及太子之位,照样拿知画当棋子;令妃看着疼小燕子,关键时刻也得替皇上敲打她。
蒙丹怕的不是主角团背叛,而是人性在绝对权力下的动摇。他带着香妃消失,才是最清醒的选择:与其把命押在 "可能会变" 的友情上,不如彻底远离权力中心,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过平淡日子。
您看剧里蒙丹再暴躁,也从没对香妃发过火,反而总说 "我们一定能自由"。这哪是情绪不稳定?这是把所有焦虑都自己扛,把温柔全留给爱人。在那个女性被当商品的时代,蒙丹香妃的爱情,本质上是两个被权力压迫的人,拼了命也要抓住的自由稻草。
现在好多人看剧,总爱用 "利弊权衡" 代替 "情感共鸣":香妃跟皇上 = 荣华富贵,跟蒙丹 = 颠沛流离,所以骂她 "恋爱脑"。可当年我们看剧时为啥感动?因为我们相信:有些东西比物质更重要。
皇上代表着封建皇权的绝对权威,他可以用权势得到任何女人,却得不到香妃的真心;蒙丹一无所有,却给了香妃 "被爱" 的资格。这故事狠就狠在:它用最浪漫的爱情,撕开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碾压 —— 香妃的体香是恩赐,更是枷锁;皇上的宠爱是荣耀,更是牢笼。
现在我们长大了,学会了 "趋利避害",看啥都想算性价比。可再回头看香妃蒙丹,他们用命去换的自由,不正是我们现在越来越不敢奢望的东西吗?故事还是那个故事,变的是我们 —— 当年我们为爱情流泪,现在却习惯给一切标上价格。
其实啊,香妃蒙丹的故事从来不是 "恋爱脑",而是两个被命运绑架的人,用最笨拙也最勇敢的方式,向那个吃人的时代喊出了 "我不"。这份勇气,比任何权衡利弊的 "成熟" 都珍贵。
发布于:山西省股票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