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有时候一张照片,比长篇大论的报告威力大多了。今年十月初,平壤那个叫“国防发展-2025”的展览会,本来大家也就当个例行公事看看,结果,就那么一张照片,不知道怎么就流出来了,一下子就在全世界的防务圈子里掀起了滔天巨浪。
照片里是啥?火星-11戊,一个短程弹道导弹。这玩意儿的爹妈,火星-11家族,我们都熟,外号“朝版伊斯坎德尔”,老面孔了。可问题就出在这个“戊”字辈的新成员身上,或者说,出在它的脑袋上。那颗脑袋,让盯着屏幕的美韩专家们,后背直冒冷汗。
以前的火星-11,弹头就是个普普通通的钝圆锥体,跟个大号子弹头似的。但这回不一样了,完全不一样。照片里那个弹头,被削成了一个棱角分明的多面体,像个楔子,旁边还带着几片小翅膀。这造型,但凡是干这行的,一眼就能看出来门道——这已经不是单纯玩抛物线的傻大个了,这东西,它想飞,想在大气层里滑翔。骨子里,已经流淌着高超音速武器的血液。这绝对是个硬茬。
你看,火星-11家族,从一出生就没打算当个善茬。这次的戊型,更是把游戏难度直接调到了地狱模式。射程给你拉满到600甚至800公里。这是什么概念?从朝鲜半岛的任何一个角落发射,整个韩国都在它的“快递”派送范围之内,甚至还能顺手捎带上日本的九州岛。但射程远,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。最致命的,就是那个全新的滑翔弹头。
以前的基础款,虽然也能扭两下屁股,搞点低弹道机动,但跟戊型一比,那简直就是幼儿园水平。这个楔形弹头可不是为了耍帅,它的每一条棱线,每一个角度,都是为了在高速飞行中死死抓住空气,产生升力。专业点说,就是“升阻比”高得吓人。这个参数上去了,意味着弹头在发动机熄火后,能靠着惯性在大气层里滑翔得更远、更久,也意味着它的飞行轨迹,根本没法预测。
所谓“高超音速”,速度超过5马赫,时速6000公里往上,这当然很快。但对于反导系统来说,光快,还不是最绝望的。最绝望的是,你不知道它要从哪儿来。
你想想这个场景:导弹助推段结束,那个滑翔弹头一头扎进稠密大气层,但它不是直挺挺地往下掉,而是像个打水漂的石子,以一个很平的角度,贴着大气层边缘飞。一边保持着几倍音速的狂飙,一边还能左摇右摆,横向机动个几百公里。这种“低空突防”加“蛇皮走位”的组合拳,对现在所有的反导系统,说白了,就是降维打击。
传统的弹道导弹,像扔出去的石头,画一道高高的、傻乎乎的抛物线。你的雷达老远就看见了,计算机咔咔一算,几分钟后它会掉在哪儿,清清楚楚。但火星-11戊呢?它贴地飞,地球本身就是它最好的掩护。等你地面雷达的地平线终于能看到它的时候,留给你的反应时间,可能就几十秒。就算你拦截弹发射出去了,你怎么去追一个随时可能变道,而且比你快得多的目标?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游戏。
更有意思的是,朝鲜搞出这么个大杀器,走的路子还特别务实,特别“省钱”。他们没有从零开始,导弹的屁股,那个推进系统,直接用的就是KN-23系列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固体燃料发动机。整个弹体的尺寸、结构,基本没动,就是给你换了个更聪明的“脑袋”。
这么做,好处太明显了。技术风险小,研发时间短,关键是,现成的生产线直接就能用,省钱省事。基础款能带500公斤的战斗部,常规炸药、子母弹随便装,戊型自然也一样。精度还高得离谱,圆概率误差(CEP)据说只有5到30米。什么概念?打出去基本上就能落在目标周围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圈里。用它去点名机场跑道、指挥中心,那真是指哪打哪。
导弹再厉害,也得跑得掉才行。它的座驾,还是那个熟悉的8x8轮式大卡车,一个车驼两个发射筒,三个人就能玩得转。这大家伙,越野能力强得一塌糊涂,公路能飙到70公里/小时,加满油能跑1000公里,打了就跑,跑到深山老林里一藏,卫星都找不到。
你以为朝鲜的武器展,就亮了这么一件宝贝让你心惊肉跳?那就太天真了。这次,他们几乎是把压箱底的家伙全都搬了出来,那架势,就是明摆着要让韩美两国看个够,看个明白。
除了火星-11戊这把顶在喉咙上的尖刀,更让美国本土感到阵阵寒意的,是那两款新的洲际弹道导弹——“火星-18”和“火星-19”。“火星-18”射程一万二,美国大部分地区都跑不掉。“火星-19”更狠,能带好几个核弹头,射程估摸着在一万三到一万五公里之间,基本上可以覆盖美国全境。
这套组合拳打得再明白不过了:用火星-11戊这样的战术导弹,死死摁住韩国和周边的美军基地,让你动弹不得;再用“火星-18/19”这样的战略大棒,直接指着美国本土。意思就是,你在家门口别乱动,你家大人也别想来帮忙。
金正恩在展览会上的讲话,更是把话挑明了:“敌人应该好好想想,自己的安保环境正在往什么方向发展。韩国的领土到底安不安全,他们自己心里应该有数。”他抨击美韩的军事演习,警告说,如果美国继续这么玩下去,朝鲜就会采取“相应的军事技术措施”来找平衡。
军事上的肌肉秀,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政治。就在展览会开幕前,9月30号,美国白宫那边放了个很有意思的风声,说特朗普总统“仍有意同金正恩不预设前提条件进行对话”。注意,这次没提那个老生常谈的“朝鲜无核化”了。
这信号,谁都看得懂。金正恩当然也明白,和特朗普的谈判,可能是一个机会。但谈判桌上,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。没有实力,你的强硬就是个笑话。所以,这场声势浩大的武器展,表面是威慑,里子,其实是为未来的谈判桌精心准备的筹码。让你亲眼看看我的牌有多硬,你才会坐下来好好跟我谈。
说到底,这个火星-11戊,戳中的就是现代反导系统的软肋。就连“萨德”系统的制造商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自己都承认,现有的系统面对这种目标,雷达看得不够远,拦截弹也拐不过那么急的弯,第一次拦截失败,基本就没第二次机会了。虽然美军也在搞什么“增强型萨德”,但那些都还是纸上谈兵。
它不是什么“末日武器”,但它用一种极为聪明、成本极低的方式,实现了一个极高的战略目标。它没有耗费天文数字去搞一个全新的东西,只是在一个成熟的平台上,换了个弹头,就让美韩耗费巨资构建的反导网络,面临着失效的风险。这再次证明,有时候,最致命的不是最贵的,而是最有针对性的。而对于本就一团乱麻的东北亚局势来说,这枚带着高超音速标签的导弹,无疑又浇上了一桶滚烫的油。
股票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